熱帶魚之疾病與治療
飼養熱帶魚一定有魚發生疾病的經驗,沒有經驗者常常魚病已經惡化時才發現。
日常管理好時才不會有疾病

病之原因是水溫變化大..有殘餌..魚數過多

以下介紹幾種常發現的魚病:

一. 白點病  熱帶魚大部分的疾病是白點病(約80%)

症狀及原因 : 鰭或身體全有白斑點…傳染力強
不治療時全身變白而死
這是因為原生動物引起的疾病
原生蟲寄在皮膚下 吸收營養 成熟後離開魚體
一個分裂成500個以上的幼體..在水中游泳
再度尋找獵物
寄生時藥效差…要等寄生體離開魚體後才有效
把水溫(28~30)使元病蟲快速成熟 離開了魚體在治療

治療 : 甲基藍(Methylene blue)水十公升加入5%容易
由於藥難溶於水 水溫須加至28~30度經過3~5天便會好
另外加入1%食鹽水也會好

二. 水棲菌病
症狀及原因 : 魚傷口有水棲菌之病 開始會有白綿狀
嚴重時好像魚全身被綿包圍 以後魚衰落死亡
治療 : 加1%食鹽水…不是重症時最好
或用過錳酸鉀..50l中加入0.1gr
三.鼠口水棲菌
症狀及原因 : 是魚口邊變白的疾病…為細菌感染..傳染力強
而且死亡率高..發病3~4天後及死
須立即隔離(早期)因為到後期已太慢了
治療 : 水溶性盤尼西林4l水加5~10萬個單位
其他抗生素亦可
四. 爛尾病
症狀及原因 : 是魚鰭腐爛之疾病沒 治理好時最後
全身也會腐爛 ....

治療 : 盤尼西林4l水加10萬個單位
其他抗生素亦可

五 . 鞭毛蟲病
症狀及原因 : 屬原生動物界的編毛蟲類之蟲 ..寄生於魚體
這疾病是水過舊..水溫高25度以上時才發生
症狀是魚身有黃色粉狀 呼吸次數增多
常在水槽內旋轉 不處理4~5日及死
治療 : 加1%食鹽水2~3天及好 常常換水 保持水質乾淨

六. 松果狀鱗種(水腫病)

症狀及原因 : 身體脹大 鱗直立 如松果形狀
而使鱗片失去保護魚體作用,遭受細菌侵襲,
最後鱗片脫落,潰爛而死亡。
季節變換,水族箱溫差變大,都會致使細菌感染
治療 : 初期時,可以一百公升水加入一公斤的粗鹽,或人工海水素
,如果沒有可用食鹽代替,並將溫度調高至32℃~34℃左右,
保持恒溫,增強水中溶氧,並每隔3天換水四分之一水量(換水
時可以家庭熱水器先行加溫)。如果逆鱗面積較大,則需投入
適量的抗生素(chloromycetun 40L加入0.5GR),預防其
他病變。

七.吸蟲病

症狀及原因 : 是吸蟲類之病源體寄生之疾病 寄生在皮膚或鰓
病魚會狂力旋轉 受苦後而死 發生機會不多
但傳染力強需注意
治療 : 福馬琳(Formalin)4L水中加入1CC放入病魚20秒再取出
1日放一次 須放2~3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蟲害:
寄生(木堯-同一個字)腳類
屬於甲殼類特 別在金魚或鯉魚常看到
寄生時魚身上有毛線狀 這蟲之頭部為毛狀 插入魚體
而1~1.2 CM絲狀在外邊(整隻像一個骨頭)……..
只有一兩隻魚不怕 但寄生過多時 魚會衰弱而死
用夾子夾出最好 或用50MG放入10 L的食鹽水也行
魚虱
屬於甲殼類特 別在金魚或鯉魚常看到寄生蟲
直徑4~5MM圓盤型 在水中自由游泳 寄生於鱗與鳞間
吸血液 這時分泌毒素的關係 皮膚發生炎症
少時用夾子夾出但多時用1%食鹽水 1~2天後會死
水螅
小型腔腸動物對於沒害但會捕食稚魚
形狀是1CM之圓筒狀 口周圍有6~7隻觸角
附著在玻璃或水草 把毒素注入小魚已便捕食
行出芽生殖…繁殖快
提出小魚 水溫升到40度馬上驅除
水蛭
對魚沒直接傷害 但會吃魚卵或稚魚 新水不繁殖 舊水才會繁殖
留1/5水 放入多量食鹽5~10分鐘後完全殺的完全…還有卵的關係
沙岩也要洗

另外魚除了抓出來浸薬外 源缸需加入大約10%的源藥劑量

<以上取自老爹孔雀魚ted0728網友文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t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