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心血來潮 開始養孔雀
大頭也開始養....

不過不知道是不是上天要我學點魚知識,每個於症狀都給我來
也死不少隻了...不過至少我又學到一點東西 這是唯一可以安慰自己的(雖然於死掉真的很難過T.T)

1.養小琉金發現的症狀--白點病。此症狀幾乎每種魚都很普遍的疾病。
我的治療方法:隔離下藥+加溫治療。
治療情況:白點病好了(雖然魚最後還是掛了)。

病因:
  淡水的白點蟲和海水的白點蟲,二者都是小型纖毛蟲綱的原生動物,此病症通常還會伴隨著其他的鰓和鰭得寄生蟲。

明顯的症狀:
  皮膚、魚鰭和鰓上有小小的白色囊腫,每個囊腫的直徑約為1公釐有些囊腫會融合在一起而形成形狀不規則的白斑,嚴重感染的魚看起來全身撒上了鹽或糖霜,他會在岩石或砂石上摩擦,鰓部的開閉次數增加,魚池中重度感染的魚通常會聚在水草間的淺水處,常會引起二次性的細菌性感染。

發生原因 :
  寄生蟲以宿主的纖維為食,成熟後會脫離魚體,在魚池或水族箱底部將自己包在一層膜裡面,在裡面的寄生蟲分裂數次,每一個這樣得囊孢最後都會產生好幾百個具有感染能力的浮游蟲群,到處游動以尋找新的魚類宿主,如果在短時間內沒有找到就會死亡。
  整個循環生活史所需得時間隨溫度而有變化,在熱帶水域中就比溫帶快得多。淡水白點蟲的整個生活週期在21度C需要3或4天,在10度C之下則至少要5週,這種寄生蟲再低溫會螯伏一段相當長的時間,海水白點蟲則需要較高的溫度,在20度C下很少照成問題。
  水族箱或花園魚池中的魚如果密度較高,則會增加這種寄生蟲傳播的機會。

治療和控制:
  當附著在宿主身上時,白點蟲會藏在皮膚的最外層底下,所以可以躲過藥物的治療。因此化學控制法,就是在水中添加化學藥物的方式,主要是針對蟲體自由遊動的階段。現在市面上有許多治療淡水白點蟲的優良藥品,但是有些淡水魚類如泥鰍和無鱗的鯰魚對某些藥稍微敏感了一點。在這種情況下,控制的方法就可以改為每3到5天就將水溫提高到32度C幾小時,但前提是水中的魚必須可以忍受這樣的溫度,將魚池或水族箱的水維持在20度C或更高溫,空缸、空池至少7天的時間,通常就能除去白點蟲了。
  如果要想有效地控制白點病,適當的治療是有必要的,因為這種病可能是經由新魚帶進來的,所以應該要有適當的隔離期和治療時間,假如水草和活餌在前幾天有和其他的魚接觸的話,白點也可能會藉由他們而傳入。

以上資料擷取至"觀賞魚疾病診斷與防治"一書中。





2.幾個禮拜大的小魚和小紅豆發生的症狀--腹水+立鱗。當時立鱗沒有發生...肚子倒是挺大+有血絲,嚇死= ="
我的治療方法:隔離換水加鹽。(因為是小小魚,不太敢下藥)
治療情況:隔天腹水症狀明顯改善,持續下鹽。


腹水可分兩種

一.細菌性腹水

此種腹水可以很明顯的看到魚體的肚子裡面積滿著水!!
有著彈指即破的感覺!!
此種腹水具傳染性!!
也較為難以醫治!!
可用抗生素醫治!!

二.腸堵塞性腹水(便溺)

此種腹水確明顯的看到魚體的肚子裡面積滿黑黑的便便!!
所以醫治須減少甚至停止餵食!!
在投以通便性質之藥物!!

以上兩種腹水雖癥狀與病因皆為不同!!
但兩種的的死因確相近!!
很少是撐死的!!
大都死於併發症!!
因腹水嚴重而導致的松毬症(立鱗)
另而因皮膚遭細菌病毒或水黴白點感染後而回天乏術!!
所以在醫治的時候都需隔缸治療!!
而舊缸也須適時的更換新水(建議換養過的水)!!

((以上取自老爹孔雀魚某網友貼文))

治療方法:

瀏覽了許多人的治療方法,很多人都用人所食用的胃腸藥去治療腹水,真的獲得改善的並不少例。
我自己選擇加鹽治療,因為加鹽可使魚脫水,既然腹水是腹中積滿了水無法排除,那我覺得加鹽也是個好方法;當然也是因為我沒有藥可下:P。

至於立鱗目前還沒碰到,在網路上瀏覽,感覺上懷孕的母魚比較容易得到? 通常腹水立鱗嚴重會使魚歸西,板上很多人都給母魚直接開刀取小魚出來了。至於這種真的發生我是沒有勇氣去做的....
腹水+立鱗治療方法的話,隔離換水下重鹽+黃藥OR甲基藍 靜養3-5天(不換水).....如果沒救就掰掰了....因為其時腹水和立鱗算蠻難醫的疾病。




3.我的孔雀魚拉果凍狀白便--體內蟲。沒得過-->魚魚身上有東西?--體外蟲、寄生蟲等
體內蟲治療方法:加溫下藥。2天下藥換水一次。
治療情況:持續觀察中。

治療方法:(體內蟲)

體內蟲100%得病的症狀就是大白色或透明果凍狀便便。很多人說可以去西藥房買便宜的一顆10元驅蟲藥一樣有效。
我則是去大里娃娃魚買驅蟲藥丸一顆大約14元。對我來說不會很貴啦!!至於作用目前還在觀察中
總之體內蟲一定要隔離加溫下藥,不然這種傳染病是很恐怖的。

治療方法:(體外蟲:孔雀魚最常出現的駝型線蟲 )

這種蟲通常都會附著在魚的屁屁那裡,好幾條紅色蟲掛在那(用抓的可以抓起來),有一條魚得,整缸幾乎都會中獎
仿間賣的一些驅蟲藥,比較常聽見的有 BIO 百歐 掃蟲王F散劑。不過這些主要成份都是Levamisole HCL。
這些藥的用量要很小心,因為過量很容易使魚死翹翹。

治療方法:(體外蟲:孔雀魚最常出現的車輪蟲)

[病症]

當魚發生尾部末端出現紅點,或邊緣紅紅的,有時還會帶粘液牽絲,
魚會習慣性磨擦缸底或其它物品,通常就是得了車輪蟲或其他體外蟲.
車輪蟲感染嚴重者會爛尾.
若漫延至鰓部,恐怕難以治療,早期發現治療是重要的.
誰都不希望自己的愛魚得病,但在有新魚隻進來前,這種病變卻常常見到.
接下來我將解說" 如何根治"

[治療]

使用惠弘敵百蟲,克蟲寧...或其它治療車輪蟲藥品.
或是常見福馬林也可以.(此藥毒性強,而且室內用藥對人體有害,治癌)
一定要按藥浴用藥比例下藥.
藥浴2~3天,紅點會消失,但是幼蟲及蟲卵還未殺光.
每天換水1/4~1/5,添加藥品使濃度回至要求濃度.
到第4~6天,很容易復發 ,幼蟲剛出生
持續至第9天.不再加藥,讓魚自動恢復破損部份.水還是小量換.
四日內,不再復發,便可移回原缸.

[後記]

如果是整缸感染的魚友,可以整缸下藥,如果有底沙的朋友,
體外蟲很容易藏在底沙,魚要移到別缸治療,底沙要清掉,原缸要消毒.
底沙如果不換,要用曬的,要兩週以上.
蟲這種病,不根治很容易復發,
水族店因為魚種繁多,不能根治,所以都隔幾週就下藥.
魚壽命都會變短,健康狀況及體色都不會好.
如果你對配藥量不明白,你可以看這篇
http://www.bv2du.idv.tw/cgi-bin/topic.cgi?forum=251&topic=253&show=0

http://www.yfa906.com/cgi-bin/topic.cgi?forum=31&topic=758&show=0

[930614補充]夏天到了,4~10月車輪蟲全面進攻!

1.有些人喜歡剪尾,可以加快治療,但是仍然要下藥殺死水中的蟲體(卵).
不然就要大量換水,器材全面消毒.

2.水質過肥是主因.餵食不要過多,夏天食物沒吃完沉底就腐敗.
沒吃完的豐年蝦,更是水過肥的主要殺手.

[其它補充]

1.藥物治療並不是防治車輪蟲最好的方法,
主要的工作應著重於事前的預防工作,如排除缸底大便及有機物,
魚缸的消毒和曝晒,放養時的管理工作和水質的控制等。

2.發現池魚遭受車輪蟲寄生,可以投放 30 ppm 的福馬林(for-malin)藥浴,
且藥物浸泡的時間至少須超過12小時,即可有效殺除車輪蟲。
@10公升水0.3cc的福馬林約30ppm,三日後重覆1次.
但如水色過濃(藻類量過大、池水 透明度低)或池水之水質發生惡變,
應在換水後先行處理水質再投放殺蟲藥物,否則治療效果不彰。

3.藥浴只能收暫時治標的效果,最好的治療方法
應在藥劑處理後實施清缸及消毒,才能有效控制此病。

4.如果併發輕微爛鰓病時,可以在福馬林使用後24小時
→換水再注滿水→施用0.2ppm優碘或1 ppm四級胺類
(如hyamine、BKC)等藥劑處理。

5.併發症:當發現池魚遭受車輪蟲寄生時宜迅速處理,
若拖延時日,極易引發二次性感染之病害,
如併發粘液細菌(Cytophaga columnaris)感染時
會引起爛鰓病、爛尾病。如併發水黴菌感染則引起水黴病。
如併發腸炎型細菌性疾病如愛德華氏菌、弧菌等則引起愛德華氏病或弧菌病。

四、檢查
病害發生時應詳細檢查,因車輪蟲病出現的症狀
與池魚遭受指環蟲或三代蟲寄生時的病症相似,
但殺除車輪蟲與殺除指環蟲所使用的化學藥劑不同,
所以應詳細查明病因才能對症下藥。
病原不同所採取的對策及處理的藥物也不同,
如池魚遭受指環蟲及三代蟲寄生時係用有機磷
劑處理(如地特松、馬速展),殺除車輪蟲則使用福馬林藥浴。

((以上取自老爹孔雀網某網友文章))


4.大頭的小孔雀沒尾巴囧--夾尾、針尾、無尾。
治療方法:加重鹽。(持續觀察中)

主要症狀:尾巴夾起來,更嚴重變成像針狀(通常這已經是很嚴重的夾尾了)
會發生的原因:若發生在仔魚身上,第一種可能是母魚剛生或是生完都會分泌一種東西會使水質變差,這種情況一定要換水,不然很容易出現仔魚夾尾現象。
仔魚會發生的原因大部分是因為水質適應不良或是水質有偏酸的情形,此時換水加點鹽就可以了。


5.白子身上出現霧霧一層--水霉病
目前正在治療,可用甲基藍+鹽或者加點抗生素<--不過這對魚兒不好,以後得病會很難醫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t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